文/劉佳欣
「風雲記者」「年度人物」「曝光勇士」「時代人物」⋯⋯王克勤從業以來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他曾被譽為中國最硬的調查記者,也曾因為黑社會揚言要500萬買他的人頭而被稱為「中國身價最貴的記者」。然而,這樣的人卻只用「傻、笨、倔、軟」這四個字來形容自己。
在做記者之前,「一根筋」的王克勤有頗為豐富的職業生涯,他做過機關文秘、進出口公司的商貿業務,甚至國企的副廠長。直到1989年,他在《甘肅經濟日報》謀得了一份職位,從此開啟了長達24年的記者生涯,貢獻了多篇揭黑深度報導,挽救了無數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普通人。而這一切都有跡可循 。
船頭的守望者
1964年,王克勤在甘肅省永登縣的一個小山村出生了。他的父親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公立學校的人,村里的一些文件都會由他經手處理。在那個年代,讓孩子走出鄉村是所有父母的期盼。王克勤的父親也不例外。13歲時,王克勤就遠赴異鄉求學,18歲時考入蘭州大學,學的是企業管理。當時高校還在實行就業分配制,王克勤被分配到蘭州市委機關,做文秘宣傳的工作。
20世紀80年代正是國內紙媒崛起的初期,這份工作讓王克勤接觸到了記者這個職業。他發現辦公室的同志總是將蒐集來的信息整理成新聞稿投遞給各大報社,沒幾天就能見報,還能署上自己的名,拿上幾塊稿費,王克勤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自己也開始向報社投稿,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扎根在了新聞這個行當。
1991年初,王克勤發現某國有企業的幹部存在貪污,他覺得有必要調查清楚此事,便以身涉險,偽裝成回收商和老闆頻頻接觸。期間險些暴露身分,被老闆拿刀威脅,好在他鎮定地度過了一劫。5月,他就在《甘肅經濟日報》發布了相關報導,這篇報導引起了甘肅省政府的重視,修改了相關政策和辦法。也正是這一次,王克勤發現原來新聞是可以改變社會的,從那時起,他決心要做一個新聞人:
「我們國家就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中的大船,記者就是站在船頭的守望者,要隨時發現航行中可能會碰到的暗礁,隨時發現船上的哪個螺絲釘可能會壞,把大船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危險及時地向船長匯報。」
義無反顧的行動者
此後,王克勤真正做到了「隨時發現航行中的暗礁並及時匯報」。他參與調查的每一件新聞都是轟動一時的大事件。2001年的《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曝光政府和非法證券交易場所勾結,國務院總理立即作出批示徹查黑市。同年10月,他又走訪甘肅岷縣堡子鄉,發現了村幹部毆打虐待農民的現象,一周後,一篇名為《甘肅岷縣公選農村“劣跡人”引曝令人震驚的黑幕》的調查報導出現在了《西部商報》,引發了甘肅的整肅風暴。僅2001年,在王克勤筆下送進監獄的就有160人。
揭露黑幕自然會觸及利益,在寫完岷縣報導後不到一個月,王克勤就被報社開除。他不斷向上級申訴,終於在2002年得到了《中國經濟時報》的接納。
在《中國經濟時報》任職期間,王克勤發表了他的成名之作《北京出租車業壟斷黑幕》。從王克勤拿到新聞線索到新聞刊登,一共花費了半年時間。這半年裡 ,他採訪了兩百多名司機,兩百多家相關公司,最終換來的是三萬多字的調查報導用五個版面的篇幅刊出。又一次的,因為王克勤的報導,社會開始作出改變,在國務院的指示下,出租車開始了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
2003年,王克勤成為《中國經濟時報》的首席記者,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黃金時代。此後的幾年,王克勤繼續深耕調查報導,陸續發佈了《河北“定州村民被襲事件”調查》、《邢台艾滋病真相調查》、《山西黑煤礦礦主打死“記者”的背後》等一系列社會影響重大的新聞。
王克勤不缺爆料,因為大家覺得只要把料爆給他,他就一定能挖出來。2001年調查蘭州股市時,王克勤不斷收到黑社會的威脅信息,他當時的回答是「總得有人站出來說話,這個事我管到底了。」為了安全,他將妻兒送到了鄉下,公安局派了四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守在他的家中。2005年,王克勤在南京調查拆遷時,被40多個帶著手銬和辣椒水的警察圍困在拆遷樓裡5個小時。做調查記者以來,王克勤受過誘惑、遭過威脅、遇過險境,正如評價的那樣,「當世人思索真相與公益,他卻義無反顧的以行動去擔當」。
扶危濟困的行者
然而轉折發生得太快。2010年,王克勤發表《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由時任《中國經濟時報》社長的包月陽簽發。此前一系列調查報導的順利發布亦是因為包月陽的全力支持,王克勤稱包月陽是「時報編輯部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疫苗亂象報導發出後,很快就遭到了官方的否認,兩個月後,包月陽被撤職,官方一再否認撤職與疫苗報導相關。包月陽的離職對《中國經濟時報》來說是巨大的打擊。王克勤在博客中寫道:「十餘年來,老包專注於報社大小事務,卻因體制原因,改制一再受挫,其將中國經濟時報辦成『中國的華爾街日報』的理想,未能實現。」
2011年7月,《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解散,王克勤被解職。同年9月,王克勤加入《經濟觀察報》,第二年8月發表調查報導《暴雨失蹤者》,10月,由王克勤一手組織的新聞調查部被北京市文化局以異地辦報的理由解散。
2013年2月,王克勤離開《經濟觀察報》,結束了長達24年的記者生涯。離開那天,王克勤搬走了他放在報社的上訪材料,從2002年到2013年,足足兩噸重。
2018年,假疫苗事件再次爆發,包月陽在微博上寫到:「有時候,時間能改變一切。有時候,時間什麼也改不了。」
王克勤在離開媒體後投身公益,2011年,他創辦了「大愛清塵」公益組織,幫助患有塵肺病的農民工,一直堅持到現在。王克勤說:「調查記者,是仗劍天涯的俠客,比較自由;公益人,是扶危濟困的行者,背後有壹整個團隊和數百萬計的塵肺病農民兄弟,不再是自己壹個人。以前的我像俠客,現在的我像掌門人。」
「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成為不懈的追求,這才是一顆年輕的心」,無論是年輕的俠客還是如今的掌門人,王克勤始終做到了他作為新聞人的信念——不與帝王唱贊歌,只替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