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榕
秦朔,1968年生于河南开封,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南风窗》记者、总编,《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及总编辑,2015年创立自媒体品牌“秦朔朋友圈Chin@ Moments”。
“一股清新的南风”
大学毕业时,秦朔放弃研究生保送资格,南下女友所在的广州。八九学潮不久后,大学的工作分配大多不尽人意,河南籍的毕业生秦朔在南方也面临着窘境,恰好《南风窗》时任总编谭启泰是他的同门师兄,就这样,《南风窗》成为了秦朔传媒生涯的起点。
《南风窗》是带着“四新四桥”政治任务开办的,几十年前的广州民间,“南风窗”一词用于形容与港澳或国外有经济关系,杂志的目的正是做“改革开放”的新事,与“外面的世界“沟通的桥梁,但作为新生的区域性期刊,销量却不是很高。1997年,谭启泰突然离世,秦朔被任为总编輯,这位29岁的青年总编很快就进行了一系列变革:1998年,《南风窗》全面改版,向 “政经杂志”转型,使用全彩印刷。2001年《南风窗》调整为半月刊,月发行量突破80万,《南风窗》从地方性杂志成长为了全国知名的新闻杂志。
2002年,秦朔在加州取得硕士学位后发表文章阐述《南风窗》的市场化,他认为中国期刊要达到美国同行的水准,需要进行的是市场化定位、职业化操作、产业化经营。《南风窗》转型期间一件决定性的事件就是杂志冒险去做朱镕基改革的热点,取得销售上的成功,“当你真真正正去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候,市场对你的回报会相当丰厚”,发行量的增长更促进了杂志改革的深化,《南风窗》淡化官方意识形态色彩,加强新闻的专业性和经济属性的趋向在秦朔执掌时期愈发明显。
《南风窗》的变革与秦朔对市场的洞察不无关系,现任主编李桂文在创刊三十年致辞中用《南风歌》解读杂志的起步阶段,彼时邓小平南巡确定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路线,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人们鼓涨的钱包相匹配的还有获取财富和关心世界的热情:“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一股清新的南风适时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吹遍了中国大地。
一财的创举
市场帮助了秦朔带领《南风窗》成功转型,同时也促使他离开《南风窗》——秦朔认为自己告别熟悉的期刊去做一份财经报纸,原因之一就是作为新闻人,他想从杂志的慢速体系中跳出来,去做“News Paper”,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期的瞬息万变提供了这种条件。2004年,秦朔北上沪都,作为广州日报方面的牵头人,与北京青年报社和上海文广集团合作创办《第一财经日报》并任总编辑。
中国第一份市场化财经日报的成长过程并不一帆风顺。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两篇关于富士康雇佣工的工时与薪资问题的报道,两名记者因此被富士康诉讼,要求赔偿3000万元人民币,这是当时中国向记者个人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后来公司把赔偿调整为1元,追加诉讼报社,更使得一时间舆论轰动,最终这场近3个月的纠纷以《第一财经日报》与富士康和解结束。
秦朔却信心十足,他要把“第一财经”打造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这种自信或许也来自于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律判断。在2010年《亲历者说》访谈录中,秦朔表示中国财经媒体固然有先天不足,但 “天无绝人之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使得专业媒体的上升浮力还是大于阻力。没有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第一财经就难以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之后,第一财经电台、第一财经周刊相继问世,“第一财经”成为涵盖广播、电视、报业的主流财经媒体集团,《第一财经日报》的发展,也奠定了秦朔在中国财经新闻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个时代的终结”
2015年6月,47岁的秦朔确认辞职,同年10月,他的个人自媒体品牌 “秦朔朋友圈Chin@ Moment”正式上线,这个新品牌,还是主打商业财经资讯的创作。
秦朔的离开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的大学同学吴晓波直言这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财经媒体在“一财”05-15年的十年间由低谷发展到名将辈出的黄金时代,却又走向了衰落,这既是世界网络变革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遗波,也是中国政经空间对市场化媒体缩窄的表征。拥有理想的新闻人各自走散:2014年,从业者纷纷出走;《21世纪经济报道》的沈颢被控敲诈罪;《三联生活周刊》的朱伟宣布离职。吴晓波最后沉重地写道:“媒体人不容缺位”,“我们一定会为之付出代价”。
秦朔本人的回应则相对轻松:在一线奋斗25年后,自己更希望专注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较量也为此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自媒体的冲击下,领导一财使他感受到传统媒体的压力;在走出《第一财经日报》的新媒体模式下,内容生产更加酣畅淋漓。
网络新媒体的开拓并非一条坦途,2015年12月,《成都商报》对秦朔的采访报道以“不适应,无力感和愤怒”为题,秦朔称自己的工作状态又回到了初入行时的忙碌,离开传统纸媒,在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不适应就是看不到报纸杂志,而面对90后年轻一代的目标用户,市场摸索也会有一种无力感。
但历经五年,项目还是渐渐成形了,截至2020年初,“秦朔朋友圈”已开辟微博,网络视频,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形式,在微博收获近400万粉丝,在网易平台拥有千万级的流量,公众号累计发布三千余条原创内容。
三春归来后
《南风窗》总编,一财总经理,自媒体生产者,作为新闻人,作为财经观察家,作为文人,秦朔30年来多次改变自己的身份。他在第一篇公众号推送中剖白:辞职创业,“本质上源于内心深处的悸动和不安”——安稳于鸟巢还是做喜好的研究写作? 越走越前,越想到将来的人生答卷,个性使然,秦朔选择一直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人至中年,秦朔对“不变”也有所思考,他认为自己还在新闻行业发光发热。,2016年,他在专访中提到“我不知不觉在第一财经覆盖的这些领域,越来越走回《南风窗》的立场和情怀⋯⋯”,从《南风窗》做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到《第一财经日报》对时代负责的口号,情怀仍存续。
作为60后,秦朔基本见证了改革开放迄今为止的全过程,他的成功乘着中国市场化的春风,而在时代的激流中,他转型的足迹又留下了传统媒体“社会公器”的坚持,正如吴晓波回忆:“与前辈相比,我们赶上了市场化的大潮,若有才干,大多能血拼而出;与后辈相比,我们则沉迷于古老的职业和陷足于理想主义的羁绊。”一代中国媒体人因市场取得成功,又被更迎合市场的“新新媒体人”所挑战,是坚守还是离开,是新闻还是商品,变与不变,是困惑着一个时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