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au Sin Yu Cynthia
劉賓雁,出生於1925年長春的知識份子,曾在毛澤東掌權及鄧小平八十年代政治改革期間擔任記者及作者,在媒體受當時政府嚴格控制下寫了不少批評社會政治體制的作品,而混合事實及小說技巧的寫作也被視之為中國報告文學的開創者,因此被不少知識份子譽為「中國的良心」。
可是,這位報告文學代表人物於政治改革後期被開除黨籍,2005年在美國逝去。劉賓雁的一生隨社會政治變遷而大上大落,其經歷及作品折射了共產黨執政下的社會狀況及媒體發展。
毛澤東時代的劉賓雁
毛澤東於1942年時於延安文藝座談會中,曾提出「文藝服從予政治」、「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再加上馬克斯主義及列寧思想影響下,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著文化戰線,南京師範大學翟洪峰教授於《「灌輸論」在中國》指出,當時知識份子肩負著向工人階級灌輸社會主義的使命,而方式是宣傳、鼓動和號召,因此媒體一直是黨的宣傳工具。
建國初期,媒體一直著重於官方意識形態的宣傳,以《中國青年報》1957年11月1日的頭版為例,十一篇報道中均是各地的政府成就及社會主義思想,批評現況的內容並不存在,劉賓雁在自傳中也指出報媒充斥的永遠是政治運動進展、經濟成就、英雄人物生平和針對青年的共產主義宣傳文章。
當時身為《中國青年報》調查記者和編輯的劉賓雁,不時反思黨員對黨的服從應否有個界限,於1956年發表的小說《在橋樑工地上》及《本報內部消息》描寫了共產黨對社會的影響,前者從黃河大橋工程師曾剛、橋樑隊隊長羅立正及技術室主任周維本的工作及爭執中,突顯出官僚主義如何妨礙社會發展,令有能之士失去貢獻的機會;後者從新光日報的女記者黃佳英經歷展現出當時政治如何控制媒體無法報導社會性問題,以維持政治意識形態一致性來打壓任何不照章辦事的知識份子。
劉賓雁從小說中指出知識份子因為共產黨而隱藏自己的意見,直接批評官僚主義如何不利社會發展。這類型的內容於五十年代盛行黨八股文體的大環境下實屬罕見,他因此被劃定為右派及開除黨籍,根據曾與他共事並寫下《劉賓雁傳》的作家徐剛記述,劉賓雁在報社全體工作人員大會中被人當眾批評為「中國青年報的第一個右派」,他立即反駁指自己並不是反共產黨,結果被下放勞動改造。
八十年代初期政治改革下的劉賓雁
到了1961年,劉賓雁終於結束勞改,但到1979年方獲得平反,這與當時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和有意推動政治改革有關,現代史學者吳偉於80件代政改系列指當時政府允許討論社會弊端和改革方向,尊重知識分子和開放媒體發展。在改革派推動較自由的新聞環境下,中央政府也支持各地報媒批評及作為輿論監督的角色。
由1979年起,於人民日報工作的劉賓雁不時發表指明官僚主義害人的採訪文章,如《在罪人的背後》中遼寧省王廣香揭發運長過失後被報復的冤案等。而1979年發表的《人妖之間》、1986年發表的《第二種忠誠》,分別以黑龍江賓縣王守信貪污案和非共產黨黨員陳世忠及倪育賢的經歷,正面批評文化大革命中共產黨黨員如何從中取利,黨員的身份和黨龐大的關係網等社會體制成為貪污的溫床,即使當時有忠誠的共產黨員就社會問題和上級報告,也遭到打壓,反映當時共產黨所追求的「第一種忠誠」是盲忠,不需要獨立思考並對上級的指令唯命是從,危害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發展,而真正有利社會發展、為創造更好的社會體制而作出批評的「第二種忠誠」卻被共產黨打壓。在寫作的過程中,劉賓雁曾直指「共產黨管一切,唯獨不管共產黨」,而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郭中實教授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陸曄在《報告文學的「事實演繹」》中指出劉賓雁「寫陰暗面不是反黨而是有利於黨」,是為了推動社會前進。
政治改革塑造了言論自由的環境予劉賓雁,讓他以報告文學作品成為著名作家,再加上當時外交比昔日開放,劉賓雁不時到外國交流並評論政治及文化變化,他曾在1983年於巴黎中表示個人自由比毛澤東時代擴大,而知識分子和農民均是昔日反右運動中最大受害者。在1985年當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時,他更指自己會繼續新聞記者的本職,為國家及人民利益進行調查及針砭時弊,敢說真話,堅持真理。
八十年代後期保守派反對政治改革下的劉賓雁
在八十年代後期,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政治鬥爭加劇,鄧小平也因政治改革有機會影響共產黨執政地位而轉為支持保守派,保守派的胡喬木、鄧力群籍中宣部掌控媒體並以反“自由化”打壓批評政府及支持改革的知識分子。作為經常批評政府的著名作家,劉賓雁於1987件定性為攻擊「四項基本原則」及鼓吹資產自由化,《人妖之間》是造謠污蔑共產黨貪污,《第二種忠誠》是嚴重失實,因此再次被開除黨籍。
劉賓雁得到處分後,並沒有改變立場,在1988年更指中國實行的是假社會主義,共產黨依然對人欠缺尊重和不鼓勵獨立思考,獨立的民辦報紙則是推動新聞改革及民主化的重要元素。他曾於1989年六四事件後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說,社會因血腥鎮壓而對共產黨產生疑問,有助政治覺醒,而新聞界長時間要求新聞自由下,自由化改革已脫離機關的控制,將來更有可能獨立出來。
離開中國的劉賓雁
劉賓雁在1988年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訪學,自此正式流亡。
在八十歲生日時,他曾感慨自己能夠在國內出版物上公開發表自己文字的時間,前後加起來只有八年。在自傳中,他也表明自己曾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說了應該說的話。他的作品被視為報告文學的經典,反映了當時知識份子如何透過新聞媒體為其他階層發聲,被曾任《海南日報》總編輯程凱、著名報導文學作家盧躍剛及現任《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等譽為「中國的良心」,在2005年逝去時也獲紐約時報發出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