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棗報:一顆專注做聚合新聞的獨立草根段子手棗

愛棗報:一顆專注做聚合新聞的獨立草根段子手棗

文/張美悅

「十篇新聞十分鐘,美好一天輕鬆開始。愛棗報,比早餐還重要」。2019年了,還有一些人期待著再次看到這段話,等待愛棗報更新。19年12月27日,愛棗報的微博發佈了兩張風景照,「炸個屍」,幾十個曾經的讀者興奮地評論。豆瓣小組一個帖子問還有沒有人在等愛棗報,最後的回應是19年10月。距離11年3月25日,愛棗報宣布無限期停止更新以來,已經過去快十年了。

愛棗報是當時的頂級流量段子手。福田康夫當選日本首相的新聞他們會寫成「康夫當選首相,全球機器貓Fans發來賀電」;在編寫章魚保羅去世的消息,會它在彌留時分,有一次爬到「中國房價何時下降」的問題罐子旁邊,強忍病痛按下「Never」選項。

愛棗報內容裡透著的反權力的憤青勁大概也是吸引08年前後的網民的原因。胡春陽和馬爽的研究認為愛棗報通過串結傳統媒體的報導,找到「自相矛盾或者相去甚遠的話語和現實」,用幽默的語言和反諷、暗喻等手法揭露了背後的魔幻主義現實。他們會用河蟹國、天朝戶部、淫民日報等反審查語言指代某些機構,在眾多議題上直指政治體制,例如用譏諷的語氣,經常看人民日報才會發現自己「一直“享有”很多權利」,「中國人民想有言論自由」;也會抨擊打壓珊瑚蟲QQ的馬化騰等商業大佬,直呼「騰訊,流氓」。

從小酸棗到大紅棗

愛棗報在2007年逐漸成型,主創彭毅當時是網易的產品經理,最初由於「生活寂寞」開始整理傳統媒體的信息。誤打誤撞的行動最終吸引到了大批粉絲和多達百人的志願團隊,搖身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草根報社。參與者大多有本職工作,業餘時間用愛發電。08年之後,才有了專職的愛棗報成員和「正兒八經」的規章制度。

信息爆炸的年代,幫助用戶整理魚龍混雜網絡信息的新聞聚合項目屢見不鮮,愛棗報無疑是這種模式的先驅。直到算法推薦出現之前,很多聚合項目,比如知乎日報,都採用這樣人工篩選的小作坊模式。

愛棗報的主力欄目是「棗報」,在早晨時段會更新十條段子一樣的新聞。他們雖不是有執照的報社,但會給每一條整合的新聞附上超鏈接,便於讀者回溯來源,而這至今也沒有被很多內地媒體使用。十條新聞中大部分是政治和民生新聞,头条绝大部分都是調侃政府的新闻,也定有一條圖片或是視頻新聞。

Screen Shot 2020-04-27 at 14.55.32.png
在互聯網時光機上隨便找到的一期棗報

07年末開始,經歷了幾次成功或失败的改版之後,愛棗報渐渐固定下了「棗讀」、「棗聽」、「輕鬆週末」、「棗報快評」、「大雜燴」等版面,後期還新增了「棗聽」,製作音頻版的棗報,後期又發展了「棗聽樂紀」的音樂專題,像電台節目一樣聊天播歌。從讀書、電影、音樂到推薦做芒果西米露的教程,鼎盛時期的愛棗報已不只是一個新聞資訊博客,而是一個關注市民生活的全方位站子。

愛棗報推出的年度特刊可以說是集大成的精華之作,可一窺十年前獨立博客的風采。例如08年的《撼動中國》特刊,模仿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把年度食品安全獎頒給疾控中心李研究員和陳院士,獲獎感言是「三聚氰胺毒性不高,家長不必過於擔心」,「我們對食品的監管力度,絕對是全世界第一」。10年的《盛世狂歡》,模仿奧斯卡,把年度劇情片頒給《教父李剛》,獲獎感言「我爸是李剛」,還順手黑了一把國足,頒獎嘉賓寫的是國足後腰李鐵,配字「恨鐵不成鋼」。最後還特別鳴謝主辦城市紅都重慶,又「特別特別鳴謝」中國,因為有用不盡的新聞素材,但也「讓悲觀者繼續悲觀,讓有力者徹底無力」。

好的政治諷刺會有餘韻悠長的感覺,愛棗報的語言風格幽默又直戳重点,是這種。07年早期的愛棗報行文中帶著古早流行的網絡表達,比如「捏」、「無言ing」,叫讀者「筒子」(同志)「藩司」(fans)。後期漸漸形成了更成熟的反諷評論語言。有時會帶點不下流的黃色笑話,例如評論「住建部發文要求動物園3個月內停止所有動物表演」的新聞,標題會是「動物應該讓位於房事」,意思是住建部和動物園有什麼關係,有閒功夫不關心民眾「房事」難的問題。

有別於一板一眼的傳統媒體的草根博客可以「超越傳統媒體的報道禁區」,補充被「有意無意掩蓋了的真相」。同時,網絡博客的形式打破了受眾和傳播者之間的藩籬,評論區裡網民可以和編輯還有創始人彭毅互動,又有QQ群,無限拉近讀者和編輯的距離。

愛棗報團隊對它的期望是希望它獨立、真誠、貼近民間、有自己的思想,保持小酸棗時期這種讓人親近的「淳樸的土地氣息」,不要像精英和知識分子,成大紅棗也「只長個頭,別長身價」。這樣的愛棗報吸引了一批來自學歷較高的白領、學生及IT從業人員的忠實「藩司」。

但獨立、草根也就意味著不受控制。喘息著新聞自由的香港,同是政治諷刺段子手的港台《頭條新聞》近日都受到巨大壓力。愛棗報在十年前的命運又如何?

棗子留在記憶裡

愛棗報對「在法輪功遊行每日都有、反共標語隨處可見」的香港,08年的時候是這麼評論的,奧運聖火在港傳遞的當天對內地來說是「理解當地的民主政治生態」很好的一課。對一些群體性事件,例如貴州甕安事件,愛棗報都會長期關注報導,時不時就cue「俯臥撐」的梗。不難想像有這麼多越線操作,又有人氣的草根網站會受到什麼壓力。

愛棗報在09年开始會斷斷續續地被牆,愛棗報豆瓣小組上許多帖子討論的都是「河蟹又來了?」。11年的时候愛棗報被要求備案。坚持了853期的爱枣报最終选择停刊,據核心成員小城回憶,當時愛棗報RSS的訂閱數逾55萬。

izaobao3.png

愛棗報的微博上簡介寫著棗報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停止了更新。主創彭毅在知乎回答停刊的原因,他說不是單方面因素導致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能寫的越來越多」,被牆之後,團隊的寫作動力變低,情緒變得憤慨。彭毅覺得愛棗報的風格也從調侃轉向了失控,「其實是不希望出現的」。二是內部成員的離去,幾位主創也為人父母,生活重心轉向家庭生活。三是沒有合適的商業模式。另一位成員黎簡則最重要的原因是沒能頂住壓力,莫名失蹤、刪帖和關停的網站帶來的恐懼和無力感壓垮了他們。

公民記者佐拉認為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問題,他說,不找商業模式就像「不帶錢玩麻將」,沒有激勵,但彭毅也說愛棗報本身就沒打算去找。最初創立愛棗報的一個原因是「厭惡惡俗,博取眼球的商業新聞」。別說那個時候,現在都還沒構建出讓不受大資本和政府控制的獨立媒體蓬勃發展的媒體生態。不過,愛棗報接受網友的小額捐贈,還有一些廣告,三週年聚會還專門感謝了在無法訪問時依然投放廣告的揚沙網。

小城在訪談裡還提到即使愛棗報不停,影響力在微博的衝擊下也會大不如前。此時中國互聯網的公共討論方興未艾,更快的微博吸走了網友。微博興起後,曾經的弄潮兒愛棗報也做出了追趕潮流的努力,推出「棗鏈」欄目,像棗報整理傳統媒體報道一樣精選十條微博發言,也在微博上做起了「微棗報」。

但愛棗報還是一去不回。官網已消失,輸入原網址會重定向。11年愚人節,愛棗報的推特說「接上級通知,經一週更改,即日復刊,更名《不讓報》」。是個令人遺憾的玩笑。官推最後的一條更新停在2011年6月20日,內容是之前發推因彭毅太太生產求助獻血,現在報告母女平安。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